学术讲座:行政公益诉讼在地方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发布者:王子龙发布时间:2025-06-26浏览次数:67

2025年6月25日,biwn必赢网址张振安副教授为biwn必赢网址23级学生开展了《行政公益诉讼在地方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为主旨的讲座,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地方治理的推动作用。讲座内容逻辑清晰,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实践路径:从个案突破到机制创新

张振安结合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如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领域案件),指出行政公益诉讼最初通过个案监督行政机关履职,逐步形成“检察建议+诉讼兜底”的监督模式。例如,针对某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监管不力问题,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程序督促整改,推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这种从具体案件切入到构建长效机制的路径,体现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良性互动。

二、制度成效:法治力量激活治理效能

讲座强调行政公益诉讼通过三方面激活治理:其一,倒逼依法行政,促使行政机关在生态环境、国有资产保护等领域主动履职;其二,填补治理盲区,解决多头监管导致的“公地悲剧”问题;其三,推动协同治理,如浙江某地通过公益诉讼促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水域污染,形成“司法判决+生态修复+公众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整改率达97.7%,彰显制度实效。

三、制度挑战与未来展望

张振安副教授指出当前存在三大挑战:法律依据层级较低、检察机关调查权保障不足、部分领域案件线索发现难。对此提出完善建议:第一,推进专门立法,明确受案范围与程序规则;第二,构建“行政机关自查+公众举报+大数据筛查”线索发现机制;第三,强化跨区域司法协作,应对流域性、跨域性治理难题。其强调,未来需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双轮驱动,使行政公益诉讼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讲座最后指出,行政公益诉讼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递进路径,正成为地方政府运用法治方式化解治理难题的核心抓手,其“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方案”特质日益凸显。

该讲座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升华,为法学学子理解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也揭示了司法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的深层互动关系。

文字:张振安 文字编辑:张振安 图片:张振安 图片处理:张振安 编辑:宋嘉琪 审核:王子龙 张振安